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227364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人的中国观是指美国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和认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见解。下表是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

时间

看法和认识

18世纪

尊敬和羡慕

1784-1842年

失望和遵从

(注:遵从,指美国人对中国政府的遵从)

1842-1905年

蔑视和拒斥

1905-1937年

同情和恩赐

(注:恩赐,指美国“施恩”于中国)

1937-1944年

赞扬和同盟

1944-1950年

幻灭和清醒

——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事,从表中选择一个时期进行探讨。(说明:可就该时期美国人中国观进行阐述,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否定或提出新的见解,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所选择的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

中国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872年德国《普通学校法》强制性8年义务
教育;
1885年德国人奥托、戴姆莱发明内燃机;
1888年德国人赫兹发现电磁波;
1897年德军进入中国胶州湾;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X射线
1900年德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883-1911年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1870-1913
年德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
1878年中国开始设立邮局;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
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戊戌变法(维
新变法);京师大学堂创办;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科举制废除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与中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4-23更新 | 10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埒。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到1/4。近几十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年以来中国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文化上的隔阂是巨大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急剧增强的接触趋于减少这一文化隔阂,但另外一些因素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对兴趣在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堪称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02更新 | 100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总体上看,中国近现代历史经历了一个从传统一体化结构瓦解、意识形态的更替和新一体化结构的再造三个阶段。超稳定系统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蕴涵着防卫现代化失败(洋务运动)意识形态局部认同危机(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一体化上层组织解体(清末新政)意识形态全面认同危机(新文化运动)这样的相联链条。国共两党的“北伐”和随之而起的“工农大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的重建拉开了序幕。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种新意识形态最终脱颖而出,并成为此后对中国社会进行整合的重要方式。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模式的初步建立,而并没有最终完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1956年中国再次完成了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三个子系统的整合,社会组织方式是毛泽东思想与政治结构一体化,和它耦合的经济系统是计划经济。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一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变迁》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两位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对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8-31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