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275395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雷沛鸿(1888——1967年),广西人,参加过黄花岗起义,长期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长。早在欧美留学期间,雷沛鸿就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适杜管、改造国家。他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大众化的教育,是能够实现民族自救和复兴的教育,最终要达到“教育为公”的境界。针时过去的教育缺乏原动力,缺乏社会基础和整体一贯的教育政策,他认为应改造中国教育并以农村为重心。教育改造运动需要与社会改造紧密结合,社会改造是教育改造的根本条件。教育改造要消灭过去教育内容的积并,建立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体系是一种大教育体系,国民学校制度是其中心,包括建立国民基础学校、国民中学、国民大学。1945年。他主导建立了国民大学的雏形——公立西江学院。雷沛鸿身为教育高官,但是他的教育改革没能继续下去,教育理想也界终朱败。

——摘编自徐卫红《雷沛鸿的教育理想及其时代命运》


(1)根据材料,概括雷沛鸿“教育救国”理念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雷沛鸿的“教育救国”理念。
2019-05-20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摘自《焦裕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焦裕禄精神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分析概括焦裕禄事迹体现的具体精神。
2019-05-28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做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铁托是南斯拉夫著名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南斯拉夫在他的带领下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进行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努力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下两则材料是中国在不同时期对铁托改革的评价。

材料一       铁托集团在经济问题上采取了同社会主义完全背道而驰的路线……他们公开宣称农业集体化在南斯拉夫是行不通的,废除了农产品的计划收购制度,导致农村资本主义势力迅速泛滥……铁托集团推行所谓“工人自治”,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经济轨道……在国际上,铁托集团卖力地充当美帝国主义反革命的同盟军……赫鲁晓夫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实际上都以铁托为师,沿着错误道路滑下去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编辑部《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么》,1963年9月

材料二       1978年,中共中央派出高规格考察团访问南斯拉夫。考察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生活十分富足,人均收入和肉蛋奶消费量居东欧国家前列,许多家庭拥有自己的私人汽车。随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南斯拉夫的热潮。南斯拉夫农工商联合体、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引进外资的做法,都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还通过对南斯拉夫的考察进一步思索市场与国家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孔瑞雪《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对铁托改革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评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2-07-19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