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227787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晋思想家张湛为道家经典《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作注时,认为愚公面对智叟的嘲讽,仍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体现了“智”与“愚”之辩。唐宋 时期,文学家们将将之作为文学用典,充满诗意和情趣。明朝理学家万鲤则提倡学习要有愚公一样的不可移之志,精诚尽心,体道明理,成为训谕后人的例证。

——摘编自李素梅《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材料二: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讲话。“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 ……现在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1957年,山东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合作社,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一锤一錾凿岭整地、移河改道、植树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在读到这个报告时,挥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语。

——据《毛泽东选集》第3卷等

材料三: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愚公移山故事在中国古代的功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提及愚公移山的意图及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愚公移山”传承千年贯通古今的时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艺术、纪念、符号纪念等形式,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年份

主题

内容摘要

1926年5月30日
五卅周年纪念
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民众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之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
1936年7月24日
八一南昌起义九周年纪念
九年来红军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光荣的历史。九年来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大道。
1943年5月31日
抗战六周年纪念
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抗击了日本匪军的半数以上……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继续进行协商,改善各党派间的关系。
1948年4月30日
五一劳动节纪念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摘编自陈金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1950—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纪念活动的文件统计(单位:个)

纪念内容

孙中山

列宁

斯大林

马克思

十一

五一

七一

八一

十月革命

中苏条约

抗美援朝

抗日战争

1950

1

1

4

1951

2

5

2

1952

2

2

2

2

1953

1

1

1

1

1954

1

2

1

1955

1

1

1

2

1

1

1956

2

1

1

2

总计

2

!

2

1

10

6

7

5

2

2

3

5

——摘编自马驰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各次纪念活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的意义。
2023-04-13更新 | 2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024-01-21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大规模进行,妄图迅速造成日本人口的优势,实现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关东军还要求日本移民一边耕种一边作战,随时协助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日本移民还强占或以极低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大批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因为水土不服,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逃亡。后期,由于移民侵略机构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规模移民的政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其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摘编自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侵华战争间向东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
2023-03-27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