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22782100
中国古代的人口南迁

结合所学,评析图中人口南迁的历程。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至两宋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表(部分)

单位   

朝代


地区
春秋战国(公元前
722—公元前255年)


秦汉(公元前255—220年)


三国(220—265年)


晋265—420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隋唐(589—618年)

两宋
北方五省548157412078
南方五省878815131893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注:北方五省分别为3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南方五省分别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11-12更新 | 3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东汉末年开始,在中原地区历次战乱的推动下,南迁人口逐渐增多。至唐中期,南方一些地方人地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在人口压力下继续实行火耕水耨易田制的耕作方法,显然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量。北方人南下过程中,首先采取的是复栽技术实行土地连作,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

稻麦复种制出现于北宋时期,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南宋时期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在朝野的共同推动下,冬小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展,江南一带(即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四五月间“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已不是稀罕之事。由于农时要求收麦与秧稻几乎在一周左右完成,充足的劳动力是实现“双抢”的必要保证。农作物一年两熟使土地利用率从100%发展到200%,并在这一基础上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进而在亚热带地理条件的支撑下,为江南赢得经济重心的地位。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
稳住、台州丘陵55
歙州、睦州山区30

——以上材料摘编自韩茂莉《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综合以上材料,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9-10更新 | 20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欧洲史从希腊开始,转向到罗马意大利半岛,又转向到西班牙、葡萄牙,再转向到荷、比、英、法诸国,再转向到德意志,直至今又转向到苏俄,其在地理区域上之轮转动态,大致如此。中国历史趋势,不好说是转动的,只好说是展拓的。中国史是最先从某一狭小地区,展扩到广大地区去。由是而再从广大地区推拓到较狭小的地区,从高燥地带推拓到低湿地带,从寒冷地区推拓到温暖地区的。此一不断推拓的过程,即自北方黄河流域推拓到南方长江流域,再推拓到更南方的珠江流域,其大势是如此。

——整理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指出了欧洲史和中国史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中国史或世界史,自选角度,围绕“历史发展的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说明:考生可以论证、批判、修改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6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