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2799558
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差尚书班第说:“川省产米素饶,不患米谷不充,而患运送不继。”嘉庆年间的《善化县志》记载:“湖南米谷最多,然不以一岁之丰歉为贵贱,而以邻省之搬运为低昂。”这可用于说明清前中期(     
A.粮食产地不均促成商帮出现B.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C.南方盛产粮食导致粮价下跌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清代《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州“农三贾七,人多以货殖为恒产”,徽商积累了巨额资本;但从资本走向看,仅有少数投资商品生产,多数仍以购买土地为主,转向封建土地经营。这说明当时(     
A.徽商成为全国最大商帮B.商业经营受传统观念制约
C.商业发展改变生产关系D.徽州本地手工业经济发达
2023-02-15更新 | 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在魏晋时期得到开发,成为重要的产粮区,而到明清之际则需要外调粮食,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2023-01-11更新 | 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众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所需粮食大量购自外地。这说明当地(       
A.新型生产关系得到发展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D.民生与市场联系密切
2024-01-05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