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2811536
16世纪中期,明代史学家陈建以个人之力、博采群籍而成《皇明通纪》,其纪事简要,议论精确,史家推其为明代典故权舆,科考士子赖之备时务策之用,普通民众据以知本朝沿革。在嘉靖至万历中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刻本、续补、增订、改编之作。其出版发行(     
A.推动了史学常识的普及B.体现了主流思想的异变
C.彰显出活字印刷的优势D.迎合了社会市场的需求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

A.农民生活苦不堪言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耕作技术十分落后
2021-08-13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表是明清时代,江南地方志对“市”“镇”的解释。这些解释(       
记载出处
商贾聚集之处,今皆称为市镇明代弘治《湖州府志》
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集谓之镇明代正德《姑苏志》
民人屯聚之所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三者名称之正也清代乾隆《吴江县志》

A.强调了市镇的商业功能B.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变化
C.表明市民群体不断壮大D.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023-04-09更新 | 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中叶至明末清初时,松江府和苏州府的嘉定、太仓、昆山、常熟一带农村的耕作比例大体为“稻三棉七”,乃至“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十分之七八”。这说明(     
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C.农业出现专业生产区域D.棉纺织业生产技术发达
2023-07-0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