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8223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及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建立六十多年以来,标榜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武帝即位诏举贤良之,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罢黜百家,独儒术”;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新阳而疏阴”,所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均出自天意,不可变更。其思想深得汉武帝赏识。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为“法典”,传经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从此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编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有学者总结出“需要-竞争-选择”这么一条发展脉络:社会首先提出理论需要。社会务阶层根据这一需要作出反应,由于各阶层利益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认识,而各种理论认识通过社会满意程度来反馈,从而实现理论的选择。但我们认为,如果再考虑到历史机遇问题,即“需要-竞争-机遇-选择”,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偶然的机遇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摘编自张洪波、葛善泽《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儒学呈现出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的独特“机遇”。
2023-06-21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1919年5月至1920年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

材料二   依照刘大年的看法,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刘大年作为亲历抗战全过程的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作了认真地反思,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刘大年认为,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张海鹏《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
2023-10-16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 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胜利的标志。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0-12-22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