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849307
【文明交流与社会进步】

材料   下表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撤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请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服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性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服饰交融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集中体现。从中国的长纤维丝绸纺织品到改良的吐蕃“撒答剌欺锦”,再到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吐蕃贵族袍服。从综合了中国、中亚、西亚多个地域术与艺术的织金锦“纳石失”,到元代贵族的最尊贵的礼服(质孙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织物的传输和流通,还有以服饰为载体的更纵深的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交融。

——刘瑜《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装也应运而生。保罗·波烈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受关注的变革者。他设计了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又借鉴了东方剪裁手法推出“自由”装,还设计了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设计不再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是将服装设计为直线,以人为本,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波烈服装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却又使得文化的融会贯通更加的深入。

——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服饰变化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5-07更新 | 304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到底指哪里?

《史记·大宛列传》“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西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
《后汉书·西域传》“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
《大唐西域记》玄奘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
《西洋番国志》(1434年)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西洋”一词狭义包括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引申为海外诸国。
《泰西水法》徐光启(1612年)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
《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最少两例)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8更新 | 20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图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2023-10-13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