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228610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西亚和埃及两千多年文明演进的深厚根基之上的。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西亚地中海世界出现了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活跃的局面。希腊文明迎来“东方化革命”时期。东方商人、工匠的活动,不仅带来了东方的技术、科学,带来了东方的诗歌、神话,也带来了东方的字母和书写理念。希腊雕塑模仿埃及雕塑,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西亚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第一批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全都来自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城邦。公元前6世纪后,希腊文明迎来爆发性繁荣。伴随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征服埃及,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迅速扩展,加土统治者的主动推行,希腊文化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广泛传播,形成所谓希腊化世界。

——摘编自【德】伯克特《东方化革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由来已久。公元前4世纪,中国与朝鲜地区在经济上已有联系,此后,中原与周边各国交流更加频繁,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册封体制形成。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越南,最终形成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化革命”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文化圈与“希腊化世界”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中华文化圈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024-03-07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材料一   

泉沟墓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扼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8世纪时吐蕃统治青海地区。壁画墓盛行于汉文化区,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泉沟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图像内容又兼具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出土的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

——摘自全涛等《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1)概括泉沟墓反映出的8世纪时青海地区文化的特点,分析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
机械工程
邓玉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意大利传教士)、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信奉天主教)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信奉天主教)、傅泛际(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三、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四   


(3)运用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1世纪,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并很快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来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奥勒良曾抱怨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12英两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

——水丽淑《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原因及启示》


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2023-01-21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