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四川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19 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殷人笃信龟卜,周人却多用占筮。卜是在龟甲上钻孔之后用火烧,根据其裂纹的形象断吉凶。筮则是用蓍草起卦,卦象形成后,须经分析推理,逻辑判断,方可定出吉凶。这说明西周时期(     
A.“天道”不再规范“人事”B.民本思想成为主流价值
C.统治者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人的主观力量受到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北齐编修的《魏书》,明确将鲜卑族源纳入炎黄谱系,称东晋掌权士族和南朝君主及宗室为“岛夷”。南朝梁的《宋书》,则称在北方建立政权的胡人为“索(北方少数民族的发辫)虏”。南北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A.明“夷夏之辨”B.构建政权合法性
C.承续华夏正统D.阐发大一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下表北宋三个年份的部分财政收入(万贯)据表可知,北宋(     

A.政府较为重视市场管理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C.土地集中导致农业衰退D.民营工商业居主导地位
2024-05-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成祖初年,对日本来贡曾“厚礼之”。此后,因其多次朝贡逾制,明政府向日本重申“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的规制并严格执行,日本即基本中断了与明廷的交往。与此情形类似,其他一些国家也逐渐“朝贡不常”。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日贸易出现逆差B.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朝贡贸易缺乏动力支撑D.海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862至1864年,戈登带领英国工兵部队对上海、苏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图测绘。他们测量军事据点的地理形势,考察主要河流的通航情况,第一次用西法准确绘制出太湖平原的地图。戈登这一行为的直接意图是(     
A.传播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B.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促进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根据集股金额对公司创办人进行奖励,特赏不同第等的顶戴或品衔。截至1910年,在农工商部注册的企业共计345家,资本总额17648.32万元。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97家,资本额为16598.881万元。这说明当时(     
A.机制革新推动企业发展B.奖励实业颠覆传统观念
C.实业救国得到普遍认同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42年,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在延安农村调查中指出:“调查研究要从村干部和党员着手,……要从他们里面钻到社会里面去。”8个月内,他召开调查会12次,与村民谈话38次,到家访谈调查10次,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据此可知,中共中央的调查研究(     
A.有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深化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图是1992年创作的宣传画《琴声嘹亮唱改革,振兴上海繁荣祖国》:画中一名少女以跨越黄浦江的南浦大桥的斜拉索为琴弦在演奏。该作品(     

A.体现了印象画派的创作风格B.讴歌了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
C.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创新成果D.彰显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表古希腊部分哲学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据表可知,古希腊音乐教育(     
毕达哥拉斯音乐教育即科学教育,揭示了“数”与“和谐”的基本性质,可净化灵魂。
柏拉图音乐不应追求愉悦,而应是神圣的、颂扬祖国的、有益于秩序的
亚里士多德音乐是消遣娱乐、精神享受和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影响B.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C.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D.旨在提高公民参政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6世纪初,欧洲人笔下的印第安人常为“生活在伊甸园的自然之子”,具有“慷慨”与“自由”的品质。但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学者多宣扬印第安人为“没有理性与灵魂的野人”,是“邪恶”与“野蛮”的化身。这可用以说明(     
A.殖民者虚伪的价值观B.美洲文明发展的停滞
C.欧洲宗教势力的衰落D.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图为俄罗斯画家列宾于1883年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巴黎公社墙旁所作,画中纪念巴黎公社起义的人群汇成了漫漫人海。该作品反映出(     

A.民族主义成为时代潮流B.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扩大
C.现代主义引领艺术变革D.俄国革命条件日益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西亚和埃及两千多年文明演进的深厚根基之上的。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西亚地中海世界出现了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活跃的局面。希腊文明迎来“东方化革命”时期。东方商人、工匠的活动,不仅带来了东方的技术、科学,带来了东方的诗歌、神话,也带来了东方的字母和书写理念。希腊雕塑模仿埃及雕塑,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西亚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第一批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全都来自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城邦。公元前6世纪后,希腊文明迎来爆发性繁荣。伴随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征服埃及,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迅速扩展,加土统治者的主动推行,希腊文化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广泛传播,形成所谓希腊化世界。

——摘编自【德】伯克特《东方化革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由来已久。公元前4世纪,中国与朝鲜地区在经济上已有联系,此后,中原与周边各国交流更加频繁,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册封体制形成。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越南,最终形成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化革命”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文化圈与“希腊化世界”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中华文化圈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1867~1894年中外贸易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对比表中进出口商品的相关数据,提取一项数据并说明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05-1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吏治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魏初,鲜卑贵族擅权,排斥汉人世族,官吏多为武人,无俸禄,按期迁升,以致“竞为聚敛,不思利民”。孝文帝亲政后,按百官职务大小颁行俸禄,并严格纠察贪贿行为。孝文帝还设中正,荐举博文通经之才,立门阀制度,鲜卑与汉族士人皆依凭门第进行考核后入仕为官。此外,他按“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标准评定官吏政绩优劣,行“三年考绩,即行黜陟”的新规,还亲自参与五品以上官员的政绩评定。一时间,官员“求赂殆绝,忧济公私”,国家吏治焕然。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吏治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不列颠空战爆发,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认识到,坚持退让将断送英国的大国地位并葬送它的主权和独立。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国皇家空军(2 670架对1 475架),但是皇家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机更为先进。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能使敌机在距离其目标还有50至100哩时就被“看见”。即便如此,如果德国空军倾全力对付皇家空军的基地和战斗机,那么,这种近二比一的数量优势仍会证明是决定性的。然而,德军却不断变换轰炸目标,致使英军的补给死而复生。1941年3月,《租借法案》的诞生使美国成了英国的战略后方。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英国军民终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企图,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对四个现代化作出表述:“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他认为,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并指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终于成熟。

——据曹应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5,6,7,8,17
4
世界史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单题
20.4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单题
3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40.65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单题
50.65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60.4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7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80.65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单题
90.65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00.4玛雅文明 单题
110.65巴黎公社单题
120.65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15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160.6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70.65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三、论述题
140.4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