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228615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泉州海关志》记载,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管理严格,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靠岸,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要先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即征收关税,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

——摘编自泉州晚报《宋元市舶司:一部繁荣的泉州海外交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英国需要维持和扩大殖民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将之作为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的场所。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英国能够以自由贸易为手段,通过更加高效与隐蔽的方式扩大殖民版图。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践者。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三   下面是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关系图。

——摘编自侯军强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元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场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舶司设立后泉州的主要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流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总的趋势。从现代国际贸易的角度,简析图示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英国的工业革命

材料   19世纪60年代,蒸汽机汽车开始在英国流行,当时各城市仍是以马车为主的无序混合交通,人们对这种操纵性能还不太可靠的“行走的锅炉”又爱又怕。那些服务于马车业的车夫、马车生产商等害怕失去生意,极力反对汽车。英国议会1865年通过的《机动车法案》规定:蒸汽机车在城区内、外的时速限值分别为3.2公里和6.4公里;城区禁止车辆鸣笛;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旗手”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引导,不断摇动红旗为机动车开道。该法案被称为“红旗法案”。随着汽车技术趋于安全实用,法、德等国汽车工业迅速赶超英国。1895年后,英国才废止该法案。

对于该法案,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该法案是既得利益集团精心运作的结果,它直接导致英国失去了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因此,政府应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绝不能保护落后生产力。还有学者认为:“红旗法案”是道路交通法的先驱,其体现的重要理念和制度,影响至今。将“安全和秩序”置于“技术和效率”之上,似乎不应备受诟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旗法案”最终被废止的原因。
(2)综上所述,谈谈你从“红旗法案”的存废得到的启示。
2021-05-17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禁海,长江航运尚不发达。永乐年间,政府征发民夫二三十万,重修会通河,使大运河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商船往来,目以干计”,其流通所及至少可达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及辽东等地,遍及十三布政司中的九个。全国入大钞关有七个设在运河沿线,万历年间,七关商税收入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为42万余两,约占八大钞关税收总额的90%。自明代中叶起,政府允许滑运官兵随船搭载一定数量的“土宜”沿途贩卖,“免抽其税”,以补运军生计和运粮脚价不足,回空漕船可揽载商货。经由运河北上的商品以江浙、闽赣所产绸缎、布匹、纸张、茶叶等项为大宗,在运河沿线形成很多纺织品中转市场。

——摘编自许檀(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1783~1802年为英国经济“起飞”阶段,运河业发展的初期正处于所谓的“起飞前提条件”阶段,在此期间,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欧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英国形成,同期海外贸易与海外扩张进一步拓展其市场范围,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棉花、煤、铁的运输,对运输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的运河承载量大、运输路程短、安全等,恰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运河建设工程浩繁,耗资巨大,在英国,议会对运河申请项目细致分析、讨论和批准后,运河基本依赖本国私人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并负责开凿,政府投资和银行投资只占运河建设资金的一小部分。此外,英国政府对经由海船运输的煤实征收国产税,对运河则无此规定。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 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运河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河业与近代英国运河业的不同,并简析近代英国运河业发展的意义。
2021-01-29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英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糠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晚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摘编于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2021-05-17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