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2 题号:228728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充分利用电子对抗来打击法西斯势力。19437月,英国空军制订了轰炸德国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7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出乎德军意料的是,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但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在汉堡市内,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其实,德军雷达上出现的成千上万架轰炸机,只不过是英国人为压制德国雷达发明的一种铝箔条干扰方法,这是二战中电子对抗的精彩一幕。此外,盟军在194466日至718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也成功地运用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干扰佯动、火力摧毁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保障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李大光等《影响欧洲战场的重大军事科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空军“罪恶城作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盟国对法西斯势力的“电子对抗”。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为了尽可能避免战争的发生,日美两国从19413月到11月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谈判。就美国而言,谈判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对付德国,在远东稳住日本,二是为了孤立德国,美国力图使日本脱离三国同盟,成为对美英持中立态度的国家。如果谈判不成,美国则以经济战对付日本。而日本的目的正好相反,日本谈判的目的也有两个:一是依靠三国同盟的力量迫使美国保持中立,停止援助英国与中国;二是希望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使之与日本媾和,以便日本全力南进,夺取东南亚。日美秘密谈判的消息传到外界后,日本遭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强烈反对,美国则遭到了英国和中国的指责。

1941422日,日本外相松冈重新制订了对美谈判之原则:有助于结束日中战争,即让美国不再插手中国事务;不与三国同盟条约相抵触;遵守对德国的国际信义,即阻止美国参加欧洲战争。1941621,苏德战争爆发的前一天,美国对日本的提案提出方案。在该方案中,美国坚持可以使用自卫权,维持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日本从中国撤兵等。对于日本最重视的关于承认“满洲国”问题,美国仅表示应由中日两国间友好地谈判予以解决。由于美日矛盾的逐步尖锐,在珍珠港的爆炸声中美日谈判最终破裂。

——摘编自朱听昌《美国全球战略与1941年日美谈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1年美日谈判的背景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美日谈判失败的原因。
2023-10-11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9月至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对华贷款达2.5亿美元,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牺牲于中国战场。在日本侵占东南亚,经东南亚的其他运输线路均被切断后,苏联援华的西北运输线路成为这一时期的唯一中外交通线,显得弥足珍贵。

材料二   实际上,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种互相援助的关系。一方面,苏联的远东外交战略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与牺牲便实现不了,以致最终难逃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从战略物资供应上援助了苏联。研究显示,19371945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钨砂、锑、锡等重要战略物资以及包括桐油、羊毛、生丝、毛皮、毛皮原料等大量农产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俄】彼得罗夫、陈开科等《二战期间中苏形成互相援助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实施对华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对苏援助的作用。
2021-05-26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