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 题号:22894734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取代了人类历史数千年来旧有的上层建筑,第一次作为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

——摘编自星岛环球网《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向现代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但这种制度最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它以民族的名义统一了国家,却把国家的权力放在国王一个人手里,因此它与民族的对立迟早是不可避免的。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18世纪,君主立宪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作为一个崭新的政体,它适合于英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建立起现代类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三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指出,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对民众的唤醒和激发、对现在和未来比对过去的更大的兴趣,一种把人类事务看成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超自然力量控制的趋势和直至近些年才建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益处的信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但无论是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维新派的“变法图强”,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实业救国”,甚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第一份正式蓝图的《建国方略》,无不以失败告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仅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而且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引自丰子义《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专制制度”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列举18世纪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提炼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
2024-04-22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公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成为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置权由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经下院通过的法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摘编自《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世界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8世纪归功于它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

——据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1)材料一中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英国能够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3-06-20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