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2906708
明代以职业定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以里甲为基础每里一册,若变乱版籍,依法定罪。万历(1573—1620年)后期,里甲控制本地人口流动和职业变更的职能消失,里甲大多转变为以“缉捕奸盗”为主要职责的保甲。这反映出明朝(       
A.赋役改革放松人身控制B.乡里制与保甲制的合一
C.社会基层治理渐趋稳定D.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洪武三十年九月,颁布木铎之制,以木铎宣传教化,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
A.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
C.宗法制度的不断延伸扩展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
2022-02-20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秦国的基层治理,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 但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在统一前夕调整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里吏,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外。这种做法(     
A.体现了“强国富民”思想B.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易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2024-01-14更新 | 2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这反映出汉代(     
A.着力发展纺织工艺B.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
C.注重加强社会治理D.儒学正统地位重新确立
2024-05-10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