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9104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质,公元6世纪至7世纪,外来慢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处在东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业往来、人员交往,为文化对接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宫显贵等人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典籍又流回欧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摘编自殷实的《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辉煌灿烂,它与希腊、罗马等文化一起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欧洲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作用,其地理学家宣传了古代地圆说,认为世界这个已知半球有一个“圆屋顶”,坐落在与四个方位基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写进了拉丁语著作,后来哥伦布从中获得启发,推动了他去发现新大陆。其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影响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唐宝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知识点】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 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哈里发政府鼓励和扶植商业,鼓励自由贸易。首先,他们在伊斯兰教世界以巴格达为中心修建许多重要商道,形成了一个交通网络。其次,阿拉伯人有重视商业的传统,所以从来不蔑视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要高于中世纪的西欧。第三,阿拉伯人主张完全的自由贸易,专卖是被禁止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第二版)上

材料一反映出阿拉伯经济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7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世界古代文化多元且繁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他们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一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

——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花剌子密(780-850年)制定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他的《积分与方程计算》,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拉齐斯(865-925年)在著作《医学集成》中,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在欧洲流传几百年。法拉比(870-950年)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新柏拉图派和苏非派(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的思想加以揉和,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强调宇宙万物都导源于安拉。法拉比的哲学观点,对阿拉伯和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影响……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023-03-15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境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8世纪至15世纪末,阿拉伯帝国境内存在着众多的繁华城市,如巴格达、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阿拉伯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应有尽有。此外,靛青等植物染料、药用植物、药用矿物、珠宝,甚至书籍也可以到市场上进行交换。阿拉伯帝国采用金、银两种货币,东部通行银币迪尔汗,西部使用金币第纳尔。随着货币的发展,到9世纪,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还设计出了完善的支票和信用票。票持有者可以在帝国境内的任何城市兑换现金。帝国的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经也门沿红海东岸到地中海地区,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动脉,给阿拉伯帝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哈里发政府为了增强实力,巩固政权,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工农业的发展,又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阿拉伯商人精于海上贸易,他们远航到中国和印度等地,频繁的贸易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伊斯兰教鼓励贸易活动,《古兰经》规定:每一个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要到麦加“朝圣”一次。朝圣既是宗教活动,也是商业集会。阿拉伯帝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8世纪末叶,班田制几近废弛。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附于势力之家,成了依附者,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给贵族、寺院或神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8世纪末9世纪初,有势力的贵族、寺院或神社普遍建立起庄园。庄园大小不等,形成的情况也不一致。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包括几个村落;初期的庄园多是通过垦荒建立起来的,被称为“垦地系庄园”;后期庄园则多是因农民“寄进”而形成的,被称为“寄进地系庄园”。庄园的生产者被称为“庄民”,他们原来是国家的公民,由于破产或迫于形势的压力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民。

材料五   一般认为,文化的共性通常由语言、价值观、体制、宗教和祖先等方面体现出来。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汉字文化、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大乘佛教四个方面。这些共同点的基础是汉字文化,因为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和大乘佛教都以汉字作为其信息的承载工具。“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把东亚的中、朝(包括现在朝鲜和韩国)日、越称做“汉字文化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祖鲲、商学君《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示帝国的名称,并简析该帝国在15、16世纪时期对中西方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庄园的主导类型的变化,并简析日本庄园兴起的原因。
(5)根据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东亚文化格局的特点。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亚洲封建政权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2023-05-02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