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王安石变法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29229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陕西铜川·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几经变动,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近900年来分作三个时期: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

宋高宗赵构认为:“安名之学杂以伯道,取商鞅富国强兵,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宋廷的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对荆公新学的评价:一是斥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刑名度数”: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据,予以无情打击。《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发表了王曾瑜先生的《王安石变法简论》,对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随之而热烈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王安石变法研究的新阶段。研究宋史的专家邓广铭先生从两个方面肯定王安石变法。一是这次变法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场激烈斗争,社会历史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阶级之间、新旧之间的矛盾之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王安石变法派同保守派们的矛盾斗争,正是属于新与旧之间的矛盾斗争。而这次斗争,是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内,极其激烈也极其重要的一个回合。二是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4更新 | 42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争论很大,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1)从南宋至清末,绝大多数意见对王安石持否定态度。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角度:①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②王安石“学术不正”,他开创的学派“荆公新学”属于儒学异端,在“荆公新学”指导下的变法自然应予否定。③王安石理财思想的本质是“剥民兴利”,其诸项新法属于“聚敛害民”之术。

2)进入20世纪后,史学界出现了总体上肯定王安石变法的观点。①梁启超把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与近代西方国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近似于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免役法“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②邓广铭、漆侠认为,变法措施“大多寓有制裁豪强兼并大地主阶层的用意在内”,“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③周良霄认为,“王安石新法,凡是为后世所沿行的,它便是适应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所必须的……我们对所具有这些作用的新法都予以肯定。”“一些在实际政治中行不通的东西,也同样显露他理想主义的火花……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儒家理想的一次实验。”

——摘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简要阐述其立场角度及其评价的理由。(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8-27更新 | 15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0-01-20更新 | 6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