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29436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可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有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强烈追求。距今50006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城如石家河、良渚等,堆筑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中国新石器时代专门武器种类很少,最常见的武器只有弓箭和钺两种,并且都是由生产工具改进而来,夏代晚期以后出现的剑、战斧等武器都源自西方。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传到中国以后则变为主要铸造象征社会秩序的鼎等青铜礼器。

——摘编自韩建业《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材料二   清代政治体制具有创新性的第一个显著表现,是以军机处为代表的行政权力重组及行政效率的提高。近来研究表明,军机处是一个能够维持权力机制长期稳定的“新军政中枢机构”。在这套机制下,皇帝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地行使权力。另一个显著代表则是成熟的社会保障机制,集历代经验之大成。甚至到了国势衰颓之时,清朝政治体制在外交、通商等方面仍不乏创新之处。

最晚至春秋时期,中国便萌生了内涵明确的“大一统”观念。自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无法逆转的历史趋势。

——摘编自朱浒《从清史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中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人民群众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公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的板块式结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贯通融结合。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政府对中华文明创新性的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还有哪些重要特点,并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使以次立读国书。居首者读至数句,即浑身发战,不能卒读。……令人掖之下阶,不能动步,坐地汗喘。……恭王(奕?)云:“说是大皇帝不可轻见,你们不信,今日如何?我中国叫此为草鸡毛!”

——平步青《霞外攟屑》

夷酋皆震栗失次,不能致辞,……盖此辈犬羊,君臣脱略,虽跳梁日久,目未睹汉官威仪,……今一仰天威,便伏地恐后,盖神灵震慑,有以致之也。

——李慈铭《桃花圣解盦日记》

注:平步青:经学家,1872年辞官归隐。
李慈铭:被誉为“旧文学的殿军”,1880年入仕。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
(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5-07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它包括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古代优秀文化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两点理由:从文化积淀来说,“积淀”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持续过程。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发展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来文化)。

——摘编自程潮《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传统文化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继承和发扬“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2024-03-30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来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速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单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3)概括上表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2021-10-26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