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8 题号:2294917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2024-05-28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钟表旅行记机械钟表最早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动仪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16世纪中期,钟表成为打开东方古老国家大门的钥匙。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世界时间就被构建了。

——摘编自刘小芳《从计时器到奢侈品》

材料二   钟表帝国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也使得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层面上促进了钟表工业的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缔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糅合了人才与科教研事业,推动瑞士钟表帝国的崛起,对瑞士近代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钟表旅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关系,并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
2023-05-17更新 | 4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社会史专家研究发现,19世纪中后期,巴黎的地下管网密度、供水和污水排放的总量均持续增长,大部分污水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克里希等地的塞纳河畔,对河流环境尤其下游城镇水源地的威胁与日俱增。1890年后,在城市污水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巴黎排往塞纳河的污水量不增反降。

材料二   1885年前后,年轻的法国画家乔治·秀拉在位于巴黎西郊的塞纳河边上创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名为《阿尼埃的浴场》,另一幅名为《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画中的塞纳河水面清澈,人们在河岸上休息度假,呈现出宁静和谐的场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三   据法国某媒体报道称,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中央政府、水务局等多方支持下,巴黎周边8省数百个城镇走到一起,在建造污水处理厂、下水管网的归并和升级改造等事务上展开协作。到1978年,在新近投入运营的3座大型处理厂的支撑下,巴黎地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跃升至180万立方米,处理率也再次突破80%。到20世纪80年代,塞纳河全流域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钟孜《19世纪中叶以来塞纳河水环境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塞纳河遭到大面积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尼埃的浴场》和《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看待法国相关媒体报道的客观程度?
2024-04-1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