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29496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同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老文明,分别对东亚、西亚的历史和文化发挥了关键性的塑造作用,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两大文明还通过陆、海丝绸之路等途径的互动,在对方的文化中留下了印记。

——摘自韩誉《文明的互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024-04-28更新 | 13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与文化

——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2023-04-28更新 | 10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家训”是指家庭为成就家族繁盛而对子孙为人处世和齐家守业的训导,也是家国同构的缩影。唐宋是家训文化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

序号

内容归类

北宋

南宋

1

处己(修身、励志)

5

19

18

2

勉学、治学

3

14

15

3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6

8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14

10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礼仪)

5

16

10

6

从政

11

11

6

7

治国

2

4

0

8

女诫

5

2

0

9

教子原则

2

4

2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家训文化的繁荣”做出历史阐释。
2022-11-21更新 | 3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