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2457058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这体现了孔子(     
A.注重协调与缓和阶级关系B.恢复等级秩序的诉求
C.意图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D.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2023-02-24更新 | 27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变社会动乱为“社会和谐”,贯穿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符合以上四种言论的学派分别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C.儒家、墨家、道家、法家D.道家、墨家、儒家、法家
2022-01-27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孔子期望周之复兴,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王朝。这反映出
A.孔子不希望实现国家统一B.战国时期周王室仍有相当的影响力
C.孟子反对礼乐制度D.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更加礼崩乐坏
2020-10-28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