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307 题号:2654703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1840-1919年)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大都以宗教或肖像画家著称,例如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画家美洛佐·达·富尔利,盛期的拉斐尔等,他们也画过一些历史画,但数量极少,真正对后世有影响的绘画还要数其流传下来的大量宗教画和肖像画。他们的画即使表现历史题材,也是将历史人物放在宗教场面中以说教或寓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画的中兴期,人物画具有较强的说教意义,画家有意识地把主体人物的比例画得比侍从高大,这是宗法等级观念在绘画上的表现。

——摘编自蒋文兴、孔银香《历史题材内容的比较——谈中国宋元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人物画》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历史人物画与中国宋元时期历史人物画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
2018-12-25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在《致罗马教廷》的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痛苦的巨流,凶残的庙堂”,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建立“以人而不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材料二:当人民被迫服从时,他们做得到;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做得更好。因为人民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依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以上两段材料反映的共同话题是什么?据此分析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4-07-16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16、17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人们在思想上经过深刻的洗礼,开始动摇对,上帝的信仰,神学不再是主宰人们生活的唯一信条。文学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广大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新的视野。在思想领域里,新的意识形态对旧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政治上,腐朽的专制政权已经没落不堪,却仍然垂死挣扎。因此,18世纪的法国,急切需要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喧声造势。

——摘编自《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启蒙时期就带上了日益强大的中产阶级的进步的乐观主义的特征:一种新近苏醒的对理性和人类的信赖。这是一种世俗化的上帝救世论,在其中理性代替了福音。借助于理性,人现在能够揭示实在的最深层本质,获得物质的进步。人将逐渐自主自立,摆脱不合理的权威和神学的监护,思想得到解放。

——摘编自查纳尔,希尔贝克、尼尔斯.吉列尔《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及主要内容。
2021-10-17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