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0 题号:2666769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略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已本国领土或沿海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漫画《坍塌的桥》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一本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空缺”产生什么影响?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德国1871年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意味深长的是,虽然很多人将德国的侵略扩张下意识地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比如在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泛德意志同盟”,其成员多为大资本家、议员、律师、媒体老板和主笔、政府官员、军官、牧师和教授等。

——节选自《一战的启示:不可放任狂热民族主义情绪》

材料二   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叙述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这里,作者发出的是鲍狄埃在《国际歌》中的强烈号召:“吾侪和兮,战彼暴君!”

——摘编自沈大力《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1871年统一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小说《火线》结尾的呼吁?

2017-03-10更新 | 1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材料二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堆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
(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
2016-12-12更新 | 8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统一后的意大利一直以来处于社会矛盾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困扰之中。为转嫁危机,意大利决定趁英、德、 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染指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要求占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9月29日战斗行动开始,意大利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及其他城市进行射击。……1911年9月25日,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参战(当时土耳其没有飞机,意大利约有20架军用飞机)。10月23日飞机正式参战,11月1日加沃蒂少尉向敌军营地投下4颗各重2公斤的 “西佩利”式榴弹,这是历史上的首次轰炸;1912年1月10日意大利投了数千张传单,规劝当地的阿拉伯人投降。……1912年10月15日,意土双方在瑞士签署了预定的秘密和约;10月18日,在洛桑签署了公开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撤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允许他们自治,这些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后改称利比亚,1943年最终赢得解放。

——摘编自李庆山《文明的毁灭与孕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实质并分析意军能够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021-03-04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