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4 题号:2827407
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1)材料一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 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与开放的进程如长江奔涌,不可逆转。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社会和谐……中国人在这30年中创造的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使中华民族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能够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9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

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

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是怎样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分析造成“苏联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为推动私有制改革在城市和农村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哈佛计划”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有哪些相似之处?两者在实质上有何不同?

2015-01-16更新 | 2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2013-01-05更新 | 5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