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2282538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   列宁认为,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护生存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途径”。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个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完成下列问题:
(2)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3)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5)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但也会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三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同样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2016-11-27更新 | 2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三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斯大林的主张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022-10-15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