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95 题号:3339090
2014年9月是孔子2565岁诞辰月,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及相关组织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记载。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孔子2556岁诞辰大会,并发表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海峡两岸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
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
领域
信 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汉代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如此祭孔的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016-01-13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儒家经典中,关注百姓有较多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贫弃的土地)而处之,劳其民(耗取民力)而用之,故长王天下(维持长久的统治)。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宽松的生产和生活处境使百姓难以管束),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成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国语·鲁语》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关于民生和统治的认识与先秦儒家的观点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与先秦儒学比有何新特征。

材料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2018-09-26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
(2)分析这一时期士阶层变化的原因。
2020-12-22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