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33629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
朝代
纪年
年份
户数(万户)
人口数(万)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33.31
5959.50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27.96
2100.78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67.80
5648.69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
1616.39

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5
4602.00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
5291.93
北宋
徽宗大观四年
1110
2088.23
4673.48
南宋
光宗绍熙四年
1193
1230.29
2784.51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
5984.90

成祖永乐元年
1403
1141.58
6659.83

世祖顺治八年
1651
——
1063.33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
——
10275.00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650年—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图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也在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初期“人多是好事”是生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使人口迅猛增长。60年代,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1982年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性别比的失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等,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搜狗百科《计划生育政策》等资料整理
(注: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总人口比例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5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2020-06-25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活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确定耕作时间:“凡耕地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

材料二   


材料三   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们走的是一条由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外围到内核的渐进式道路。由外国内被的谢进式道略。19922002年是经济作制改革框架构建阶段。理论上破除了计划与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丰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基本框架。

——邱家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不断上升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并概述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基本框架”的会议分别是什么?
2020-12-19更新 | 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F列要求。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2-03-06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