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47 题号:3382106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四 他一生著述甚多,多年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材料五 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你认为呢?他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其结果如何?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他是谁?他在儒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5)材料五中他是谁?请从哲学角度评价他的观点。
(6)综上所述,简要总结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18-10-11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0-11-20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化不但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普罗塔哥拉对东西方丈艺的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

孔子普罗塔格拉
“《诗》可以兴(激发兴趣),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学《诗》,无以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

作品作者内容简介
《歌集》彼特拉克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
《论贪婪》波吉奥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财富,而不是为了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是教士也是如此。
《论人类的美德与尊严》曼内蒂“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创造物塑造出来的”,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

——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三   


《巴黎圣母院》                         《自由引导人民》                           《田园交响曲》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方“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较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四   老舍与《茶馆》的故事就是一卷中国现代文艺史的缩影。


(1)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分析比较孔子和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给材料中的一组图片配上恰当的标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文艺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茶馆》曲折发展历程。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发展当代文艺问题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