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3931059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墨子•节葬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口思想》

材料二: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过3次人口增长的高潮: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至1859年以前。

第二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南北战争后的1862年至1915年。

第三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5年间。

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从美国建国到其人口增长到1亿用了139年的时间,而从1亿增长到2亿则只用了52年,从2亿增长到3亿更是只用了短短的39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或不确定因素……显而易见,在亨廷顿等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严重威胁到美国传统的白人基督教文明,重塑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严重侵蚀美国的立国之本——由西方文明所界定的民族认同以及美国信条原则所界定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小阿瑟•施莱辛格所说的‘美利坚分裂国’。”

—摘编自高英东《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

材料三: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关于人口问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

2018-09-17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斥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王家范、张耕华《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明)《明夷待访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照抄材料不得分)。并指出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的代表人物。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家学者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的现实社会意图,并指出“理”的内涵及获取之途。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该作者的主要主张,并简述“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表达了这一时期的学者们怎样的思想诉求?
2020-11-20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而苏格拉底则强调“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两者的思想包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者的民本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2018-11-14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