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0 题号:410227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2019-05-21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时中外海上交通仍以外国海舶为主,例如,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来华后,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等商品的贩卖,然后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带回自己的国家,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能到达的地区范围很广,以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地为起点,向东可以到朝鲜、日本,向南可以到东南亚诸国,向西可以到达南亚的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沿海诸国。

——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中国沿海居民就同近海岛屿及东南亚之间有联系,《汉书·地理志。粤地》中也记载了自汉帝国南疆抵达印度洋的海路。到了宋朝,中国南方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加上唐灭亡后,中西陆路交通就已经受阻,因此宋朝对海外贸易依存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南宋建立后,疆土日感、国库匮乏,为筹集资金,南宋政权格外重视海外贸易,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刘迎胜《丝绸之路》


(1)根措材料一,概括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能够进-步发展的原因。
2021-07-21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明以前的历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明朝的失败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
——《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二   明代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南向战略”中所做的“尝试”,说明此时西欧出现但明朝缺乏的,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2014-05-04更新 | 7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