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3 题号:411924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当年怎样“向资本家学习”,罗斯福又是如何“领会社会主义精神”的?
材料三
洋务运动
实业救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一五计划
大跃进


(3)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指出其与工业化的关系,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说明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所谓“同治中兴”的说法。同治年间(1862至1874年),人民的大起义逐一失败,对外关系也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下维持着和平局面,所以当时官僚地主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竟自夸为“同治中兴”。如编辑“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的陈弢,1875年歌颂同治政绩是“削平僭伪,绥靖边陲,伟烈丰功,为书契以还所罕觏——即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意思。好可怜而可耻的“中兴”啊!所谓的“绥靖边陲”实际上岂不就是向外国侵略者屈膝么?所谓“削平僭伪”实际上岂不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么?

——胡绳《帝国主义々中国政治》

材料二同治中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王朝中兴,同时也是第一次试图在不对传统价值观和体现这些价值观的制度进行革命改造的条件下改善中国政府,使之在近代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努力。……虽然其成就十分辉煌,但其最终归于失败,它是一系列努力中最接近于成功的一次。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最后的抵抗1862~1874》

材料三江南制造总局从1871年到1879年期间翻译了7I部著作,其中历史和政治3册,地理1册,自然科学和哲学4册,数学18册,天文和气象3册,理学和工程学6册,航海技术、战术、炮术18册,地质学2册,化学5册,药学l册,杂志5册,工艺5册。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1)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材料一为例.请分别列举作者所用之“史”和所发之“论”;(。不能照抄材料)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芮玛丽与胡绳的主要观点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列翻译著作有何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2018-05-26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的我国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2016-11-21更新 | 9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
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新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件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2015-08-21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