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14 题号:427018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这样描述近代中国开埠通商以来的历史变化:“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的泻入,渗开。……于是,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结合史实论证“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外大事表(部分)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等整理


从上表关键词(句)提取任意一显性或隐性历史名词,并进行解释。

2019-08-01更新 | 12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部的侵略与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玉《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摘编自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三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简要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民族觉醒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6-27更新 | 9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共和之声震撼中华


上表为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01-11更新 | 4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