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34 题号:47244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了《 宪纲》 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两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条例》时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例甚备”的监察法规。
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表”(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巨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19世纪晚期,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指谁?他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4)你同意材料五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说明理由。(只答观点,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2016-11-03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进行阅读文献、研究文物、参观遗迹等活动,并思考总结’是中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1)某同学读到一位学者的观点“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觉得可以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请你完成用所学论证此观点的任务。
(2)某研究牲学习小组在展示他们的研学成果时,出示了下列材料和结论。

指出改组同学从材料直接推导结论不合理的原因,请你帮助他们补充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在读《新唐书·百官志》时,同学们发现可以将记载的内容整理成表格的形式。根据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对应的省、部等官僚机构分别是

(4)北京四中与‘实验中学的同学在故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觉得可以将故宫所见与课本所学联系。小张同学用故宫的建筑来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他的研究报告如下:

【研究题目】文渊阁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具体内容】文渊阁建于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明太租朱元璋废相后负担过重,于是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他处理政事。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的表现之一。


请你以“军机处与        的发展”为题,依照小张同学的研究报考进行仿写。
2020-08-10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的一种刑罚,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016-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