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0910261
进行阅读文献、研究文物、参观遗迹等活动,并思考总结’是中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1)某同学读到一位学者的观点“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觉得可以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请你完成用所学论证此观点的任务。
(2)某研究牲学习小组在展示他们的研学成果时,出示了下列材料和结论。

指出改组同学从材料直接推导结论不合理的原因,请你帮助他们补充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在读《新唐书·百官志》时,同学们发现可以将记载的内容整理成表格的形式。根据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对应的省、部等官僚机构分别是

(4)北京四中与‘实验中学的同学在故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觉得可以将故宫所见与课本所学联系。小张同学用故宫的建筑来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他的研究报告如下:

【研究题目】文渊阁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具体内容】文渊阁建于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明太租朱元璋废相后负担过重,于是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他处理政事。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的表现之一。


请你以“军机处与        的发展”为题,依照小张同学的研究报考进行仿写。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后来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当时中国的史实指出其依据。

材料三: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这两次虽貌似成功但事实上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


(3)材料三中“照搬他国制度上的模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2020-02-05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三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
(2)图四中的场景记录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的历史内涵?它标志着什么?它反映该国民主政治演变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卡通图片
(3)该卡通图片的寓意是什么?它反映了此时的美国面临体制上的什么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2016-11-21更新 | 8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揣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其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

2018-01-19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