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51507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唐宋以来,这里一直是最重要的产粮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又有新的发展。松江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宜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愉者十之三四”。与此同时,苏州、松江两府,明末市镇有59个,乾隆时达到210个,增长率为256%.棉纺织业市镇、丝润业市镇是其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市镇。在苏州和杭州,还出现了机户利用积双的资金钩买织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的手工工场。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泻入、渗开。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它们在旧社会的肌体里沉淀、发芽、生根、膨胀。于是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交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二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互联网

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后期扬州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19-07-13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首次出版于1776年)

材料二   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张之洞《拟设织布局折》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张之洞的对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0-05-07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战国货币          图二:北宋的“交子”     图三:景德镇的瓷器工场
(1)图一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发展状况?反映的政治状况是什么?这种状况是怎么结束的?
(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3)图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
(4)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0-02-09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