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835757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二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互联网

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后期扬州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古往今来,历代政府都会因时因地的调整经济政策,而这些调整所产生的作用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在汉朝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富翁大多经营这两项业务。文帝、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是煮盐。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汉武帝全面实行盐铁业由官府垄断经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垫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但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而批评者更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揭露了这一政策的本质一“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深了财政危机,最终导致“社会一时走上共同破产而已”。

——摘编自《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背景下,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这一过渡极其缓慢。

——摘编自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政策,并简要分析其利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工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向工业文明过渡缓慢的原因
2020-08-02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为什么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概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
(3)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失误。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
(4)20世纪80至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是怎样抓住这一机遇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3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2019-07-02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