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51507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这严重侵犯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高昂的谷物价格势必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降低。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商业资产者力量日益壮大。而一大批政治经济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1846年,在激进的自由贸易派推动下,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家干预经济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賁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疫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8-04-02更新 | 1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玛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西欧与中国对“民族主义”认识的不同并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2019-08-1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016-11-18更新 | 5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