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52295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2-02-23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一书,专章阐述“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以史为鉴——中国二战史研究综述》

材料二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对日本近代战争史有多处篡改的中学历史课本。书中“甲午海战”不再是由日本向中国发起突袭,九一八事变也简单地变成了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侵略华北”被改成“进出华北”,“南京大屠杀”中的“屠杀”二字被抹掉,起因也竟然变成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90年代中期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活动沉渣泛起,政界、财界、教育界、舆论界、文化界、学界的右翼势力相互配合呼应。

一《战后日本关于民间认罪的不完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的论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对待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影响。

2017-04-21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图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二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


图三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将材料二中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指出20实际30年代初“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的表现。简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所做出的努力。
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5-01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