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5310722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这场经济危机为何会迅速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2020-08-03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2018-07-14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汉代律令有关内容

                                                         ----摘编白崔永东《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1933年3月,通过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计划,吸收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5月出台《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通过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由政府在田纳西河上投资兴办水力发电和大规模灌溉工程。1935 年5月,设立工程规划署,兴办公共工程。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有关劳工权利,如废止童工、就工资工时进行集体谈判、整顿和制裁血汗工厂、发展工会等。1935 年7月,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有与雇主集体谈判合同的权利和罢工的权利,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局,处理劳工对雇主的申诉。

----摘编自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从经济自由到公民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律内容说明其对重新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立法与美国“新政”时立法的相同背景,并说明中美两国立法所体现法律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7-14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