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孔子和老子 > 孔子的主张、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5472535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教师也不要作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削除残暴和杀戮了。”“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全集》

材料四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17年,全球已建立443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共计800多所,分布在90多个国家(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请回答: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材料一、二表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3)结合材料一、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材料二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治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的时代背景。
(2)在材料二中,柏拉图认为城邦统治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提出此观点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2022-03-24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及核心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历史人物与社会进步”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引用材料中的历史人物。)
2023-10-24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儒学流变,有若干重要时间节点。将下列选项,填入上图中空格处。
A.董仲舒。B.格物致知。C.儒学独尊。D.东周。 E.宋代朱熹。F.未成显学。
(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骗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历史小论文“儒学流变”的某段落出现“家国同构”“忠君孝亲”“援礼入法”“仁义礼”等关键词,那么其写作的视角最有可能是
A.时代背景            B.主要阶段            C.核心主张            D.重大影响
(4)“有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你认为“孔子的路”有没有时代价值?简要说明理由。
2022-10-15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