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5511959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它们最终流行开来”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朱熹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观点。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主要特点及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2017-11-14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18-12-09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敬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
材料三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18世纪,欧洲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18世纪成为“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其中,第三阶段: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思想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说明三者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外来观念”有哪些?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对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形成的“中国当代观念”是什么?
2017-05-04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