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9 题号:5533415

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朝,延续至今。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南宋政府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节选

材料二

2013年10月,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重点畅通由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由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等方向的运输大通道。共同建设一批海上框枢纽港口,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产业、能源资源、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内涵。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共享繁荣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的新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棉布生产的一百年

棉布与我们晨夕相伴,它是如何生产出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1833年,埃伦·胡顿刚满10岁,但她已经在棉纺织厂工作了两年—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她每天早上5点半到工厂,晚上8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一旦没有跟上快速运转的机器,接上纱线的断头,她就要被鞭打。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

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全集》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棉布生产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棉布生产的发展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百年间中英两国的棉布生产?
2021-02-17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后期起蜚声西方各国的“南京布”,最初是指一种由紫色棉花织成的布匹,后来衍展浙江南较为常见的代表性布匹即小号布匹。曾广泛织造于苏松地区,称之为“苏松棉布”或“江南棉布”或更为恰切。南京布的得名当因其产自明代南直隶所属苏州、松江二府。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始于16世纪中后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1786-1832年间,每年外销100余万匹,价值约在白银40~50万两。为数可观的江南棉布,绝大部分由美、英两国商船尤其美籍商船输出。

——摘编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

材料二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南京布”外销欧美的背景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75年前后英国棉产品出口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该变化的原因。
2021-04-29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瓷器发展】

材料一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多探索出来的。经过长期的改进,在公元2世纪的汉代末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后,瓷器由中国传播到其他国家,中国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国”的称号。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两代是中国无高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明代政府在景德镇设置要为生产瓷器的官窑,又对民富采取“官搭民烧”即“有命则供,无令则止”的手校,来为宫廷烧制瓷器。民窑也得到普遍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表败之中,瓷业生产也一直在低谷中挣扎。同明清时期瓷器生产一样,民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也是景德镇瓷器。综观民国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缓慢发展再到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辉煌时期。清末民初因洋瓷的入侵,景德镇无器的国内市场日渐缩小,大量传统窑厂倒闭,产瓷数量大幅度减少.

——摘自《文物天地》20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特点。
(2)结合清末民初社会状况,请你以民族生业安的身份为复兴最德镇瓷业提出合理化化方案。
2022-08-25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