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560597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的代表性事件各是什么?

(2)“文化层面”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兴起了西学东渐的思潮,激励着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撰写《新学伪经考》来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C: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D:
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的人物是E:

B.据上述表格,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2017-12-13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速写著有《海国图志》一书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022-02-12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琉球国中山王遣使来华,要求“给赐冠带”,明朝皇帝“命礼部图冠带之制示之”,另外,琉球国还仿照中国之制设立学校,“改粗鄙之俗为儒雅之风”,全国上下,“渐染华风,祀先圣,兴学校,家购儒书,人崇问学”,使得琉球国国内移风易俗,逐渐变化为“衣冠礼义之乡”。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如下表所示。

时间作者著作备注
17世纪(明朝前期)
1605年利玛窦《乾坤体义》《四库全书》称之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译欧几里得原著前六卷
1623年艾儒略、杨廷筠《职方外纪》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8年傅泛济、李之藻《寰有诠》译亚里士多德《论天》
1634年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崇祯历书》(时宪历)历时1629年-1634年
19世纪(清朝前期)
1841年陈逢衡《英吉利纪略》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1846年梁廷柟《海国四说》
1846年姚莹《康輶纪行》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以反抗外国侵略。
1849年徐继畲《瀛寰志略》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以此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根据材料一,归纳琉球国学习中华文明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与17世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各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7-05-12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