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5616970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为欺诈。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和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最合适的载体来强调中国早已提出的“和谐社会”新理念,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与希望通过体育来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团结友爱的奥林匹克精神相一致。

材料三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上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3)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先哲赋予了人文精神怎样的内涵。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加试题】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芒。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五四期间,当陈、胡高举“理性”大旗将国人从封建王国拉到“科学”、“民主”家园中来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偏离“理性”精神而走向偏激一途,这反映出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文化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崩溃所导致的民族文化走上的偏离。②也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历史和文化的中断,而是在”治国平天下”思想指引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化所做的工作。

(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材料三中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影响的两种观点,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联系材料二,请结合所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2018-03-27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为,“祭思敬,丧思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恩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如果有害于人道,那么神道便失去其本来意义。

——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影响。
2020-12-20更新 | 3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的幸福观内容十分丰富。《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孟子也认为,“欲"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实现“欲”、满足“欲”的手段如何。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

在儒家看来,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修身的目标是“成已”(自我完善)“成物"(兼善天下)。做人最终的理想目标就是能“经世济民”“泽加于民”“修已以安百姓”。“治国平天下”,亦即人生应有所作为。

——摘编自佟亚冬《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当代价值研究》等

材料二   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以共乐利他为幸福。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主张就是为了富民安国这一具体目的。只有民富国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欲望才有实现的可能。墨子为达到求“天下之利”的幸福目标设定了具体的途径。“兼相爱”的实质内容就是“交相利”,“兼而爱之”就是“兼而利之”。墨子指出,对穷苦人民“兼爱”就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人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墨子不仅强调强力劳动,同时也最强调节用与节俭。墨子所说的节用即节约用费,将省下来的东西用在“利民”“爱民”身上。

——摘编自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墨家与先秦儒家幸福观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墨家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
2021-10-16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