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4 题号:57114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93年法国和俄国结为同盟,面对这一腹背受敌的地缘政治现实,德国仍然固执的转向“世界政策”并发展大海军,以获得“阳光下的地盘”。因此,英国主动向德国靠拢并进行了三次同盟谈判都失败了。
材料二   数百年的商业积累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最终进入“帝国时代”,这意味着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1)“阳光下的地盘”是指什么?英国同德国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
(2)怎样理解“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材料三、“凡——华”体系播下了更多纷争的种子,它从诞生那一日起,就注定它是短命的,并要孕育一场更为惨烈的世界战争。
(3)为什么会有这种断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美]菲利浦·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6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家在中国都有其势力范围,民国政府担心战事向东方蔓延而自己又无力阻止,8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中立,要求“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但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于8月23日向德国宣战。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的行列。按照协约国的要求,中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向欧洲和中东战线上的协约国部队提供劳工。参战后,英、法等国在中国先后招募了17.5万名劳工。当战事处于紧急状态时,一部分中国劳工还被送到前线,直接投入同德军的战斗。对德宣战后,段祺瑞政府以参战为名,筹建“参战军”,其主要经费由日本提供。大战结束后,“参战军”才正式成立,后改名“国防军”,成为皖系军阀统治的一大支柱。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2018-05-28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后……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法国及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舞台,它们不但取代了西、葡两国的地位,而且互相争夺海上霸权,最后取得胜利的是英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英国的传统是崇尚思考的力量……正是这种崇尚思考的习俗传统,使英国人民在思考中发现新机会,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工业革命都抢在世界的前头——这就是近代以来英国国力强盛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浅析近代以来英国国力强大的原因》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相对衰落,国力大损之时又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连续出现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和海上霸权,国内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热潮涌起等一系列的问题,大英帝国岌岌可危。

——摘编自郭娟芬《一战后英国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主客观条件,并说明它是如何确立海上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选择在机械动力、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崇尚思考”的三位英国人,并写出其代表著作或突出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岌岌可危”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019-01-01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