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24 题号:572361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场景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都市生活。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场景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
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结合场景二中有关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场景三

(六七十年代发行的粮票和布票)
场景四

(3)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发行了大量粮票、布票等,当时为什么要发行这些票证?你对这一措施有何评价?
(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证,在市场上现在还能找到吗?为什么?材料四中的券证与材料三中的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性小组,以“近代社会习俗和物质生活的变迁”为课题,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民国初期……

第一站:上海。遇到的情景有:大街上自行车、人力车、有轨电车穿梭往来。不少人穿西装、打领带,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街道两旁很多商店、酒楼都起着洋店名。一些年轻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第二站:广州。穿中山装的人特别多,成为一种时尚。广州人喜欢饮早茶,边饮茶边看报纸,吃西餐的人也很多……

第三站:汉口。大街小巷上经常看到如下图的情形,在不断的“喀嚓”声中,课题组成员似乎还感受到更深刻的含义……



图一

第四站:京津一带。课题组对当地民居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课题组在上海遇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中山装由谁设计?它有何特点?西餐传入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哪些影响?
(3)课题组在第三站汉口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请你说明 “更深刻的含义”指什么?
(4)从图二发展到图三,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
(5)课题组完成对四地的考察后,准备起草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你认为该报告应当如何写?
2021-05-01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假(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的进步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婚姻习俗进步的原因。
2018-02-20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中餐

西餐

传统四合院

欧化四合院等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019-08-20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