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5767679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

——《清圣祖实录》卷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人认为这种制度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不同,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康熙帝在当时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作用是什么?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西欧政治传统和思想文化中,分权自治的观念可谓源远流长,古希腊罗马就有许多关于分权政治的实践和思想。……(雅典)公民大会的职责是选举500人议事会成员、制定法律、决定重大事项,另有一项特殊的权力,即对被怀疑有独裁倾向的官员和军事将领进行投票并将其驱逐出境,此即有名的“陶片放逐法”……执政官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军事将领统帅军队,负责防务,他们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一是任期短暂,如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二是受公民大会驱逐制度和议事会的约束;三是受陪审法庭的制约,任何希腊公民,不一定是受害者,都可以控告国家官员。

——刘田玉《中西权利监督模式的演化和特征》

材料三“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约束雅典执政官权力的制度和机构。如何看待“任何希腊公民,不一定是受害者,都可以控告国家官员”这个现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采取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适于时代,追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综合上述史实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01-24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钱穆评论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何变化?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2023-11-26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