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576876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四: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军事及后勤物资。此外,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据统计,仅1954~1958年年间,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援助就达4.66亿美元。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材料五: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之和比例大于100%

——引自《201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研究报告》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部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材料四和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少年?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材料一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张之洞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1)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有什么区别?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2017-11-18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分水岭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也有学者提出,甲午战争才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问题:
(1)简述以上两位学者持什么史观进行评价的?
(2)请你依据史实,从不同方面解释“甲午战争才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的说法。
2020-07-19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和其他方法,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种种特权。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使中国在西方列强无尽的索取面前寸步难行,动辄得咎,而西方列强则据此为所欲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海关、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大量地倾销其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榨取原料的基地。

材料二   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捍卫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抗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有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好,“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起自社会下层并有着广泛群众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也好,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无数志士仁人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侵华的目的和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2023-02-0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