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东西方的先哲 > 孔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7 题号:582726
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五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4)结合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

——范文澜《中国建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 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卷一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并说明其依据。
(2) 归纳材料二中的雍正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18-05-10更新 | 1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9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4月3日,“圣地尼山起雅乐,清明时节祭先师”,壬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祭孔大典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对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

——中新网

材料二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手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回答: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材料二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2018-02-2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