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399956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生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


据材料一,说明反对孔子的理由。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孔子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明清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2019-12-25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理又被称为“新儒”,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2017-10-03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017-02-17更新 | 2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