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5844334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

材料一   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
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2018-04-27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二

罗斯福宣誓就职             遵守工业法规的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   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 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新政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永久繁荣”破灭的标志是什么?分析“破灭”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016-11-27更新 | 9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发源地,因而遭受的打击特别严重。1932年工业生产总值比1929年减少46%;财政金融频于崩溃,有1万多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由于生产萎缩和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失业和年失业人数高达1700万;某些农产品价格下降了2/3,“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大批农场破产或濒临破产;进出口贸易大规模缩减,1932年出口总额不足1929年的1/3。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他立即大刀阔斧地推行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实行“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日日是第一阶段,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70多个法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集中克服大危机带来的紊乱状态。从1935年4月起,又敦促国会共通过了700多个法案,掀起了“新政”的第二次高潮,这时的“新政”内多侧重于社会改革,是“新政”的第二阶段。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标志着美国向战时经济体制过渡,“新政”遂告结束。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材•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018-07-16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